第四课 早期教父与基督教信仰
一、教父—使徒后的教会领袖
使徒相继离世后,初期教会出现称为“教父”的领袖。这个词源自拉丁文“pater”,即父亲。教父在大公教会中成为接续使徒及保留传统的权威代表。
二、使徒教父及其着作
“使徒教父”指公元90–160年间承接使徒工作的教会领袖,包括罗马的革利免(Clement,?-约100)、安提阿的伊格那丢和士每拿的坡旅甲。他们的着作是继新约圣经后最早期的基督教文献。当时新约正典尚未形成,各地信徒开始收集使徒教父的着作作为信仰指引。
A. 《十二使徒遗训》
1世纪末的作品,共16章,内容包括伦理教导、宗教礼仪及生活守则。
B. 《伊格那丢书信》
2世纪初的安提阿主教伊格那丢在书信中提醒信徒持守使徒信仰,排斥异端,顺服主教的领导以达致教会合一。
C. 《黑马牧人书》
属启示文学,由异象、命令及比喻组成,勉励信徒悔改,在面对逼迫时要忠心。
三、护教士
1. 2世纪的教会面对异教徒攻击及异端的挑战。一些称为“护教士”的基督徒着书为基督教辩护,确立信仰的正统性和可信性,。
2. 代表人物包括游斯丁、他提安(Tatian,约120-约180)、雅典那哥拉(Athenagoras,约133-约190)、墨利托(Melito,约100-约180)等,主要来自东方教会。其中游斯丁认为基督教是希腊哲学的最高体现,特别强调圣经的权威。他的主要着作包括《第一护教论》和《第二护教论》。
四、初期教父
2世纪末至4世纪初尼西亚会议前的教会领袖是“初期教父”。他们的研究使基督教教义得以逐渐确立。
A. 爱任纽
爱任纽(Irenaeus,约130-约202)深受游斯丁的护教思想影响,致力驳斥异端,尤其是诺斯底主义。他建立了“使徒统绪”的观念,指出新旧约有连续性。爱任纽强调神的创造和救赎工作,并提出父、子、圣灵的三一性。
B. 特土良
特土良(Tertullian,约155-约220)生于北非迦太基,信主后成为教会长老。有法律背景的特土良把法学词语引入神学,留下重要的护教着作,包括《辩护辞》。他的神学高举神的独一性、耶稣的神性和救赎的有效性。
C. 亚历山太的革利免
革利免(Clement,约150-约215)出生于希腊异教家庭,后来归信基督,并成为当地圣道学校的院长。他以“道”作为神学的重心。由于受希腊哲学影响,他提倡寓意解经法,通过灵知来理解圣经中的比喻。
D. 俄利根
俄利根(Origen,约185-约253)认为神是万有的源头和归宿,并超越人类的理性。父是创造主,子是道,具有神性;父、子、灵是三位一体,永恒存在。
五、结语
教父们的立场和观点有别,他们的思考和探索却带动那个时代神学的发展,并为日后教义的确立奠下基础。他们为信仰竭力争辩和阐释,也是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