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世界杯冠军_女子乒乓球世界杯 - ecmipu.com

淇水润文脉 初心惠民生

傍晚的淇县高村镇卫风文化广场,随着悠扬的旋律响起,李女士带领的舞蹈队翩然起舞。欢快的音乐声中,老人们打着太极,孩子们追逐嬉戏,这个曾经的闲置场地如今已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幸福港湾”。这是高村镇“古镇焕新韵·周末乐高村”主题文化活动的场景,也是该镇文明创建的生动缩影。

高村镇,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小镇,古称淇水关,亦名淇园古镇,是中国园林文化的发源地、殷商西周时期的重镇。岁月流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高村镇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深化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以文明之笔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画卷,相继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国家卫生乡镇”“省级文明村镇”等多项荣誉。

近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高村镇被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为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

坚持党建引领,绘就文明创建新图景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坚持党建引领,有效整合镇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化广场等28处阵地资源,聚力打造‘镇+村’双主体服务体系。”高村镇党委书记杨林明表示。

近年来,高村镇融合镇史馆、初心馆、竹文化园等特色空间,投入40余万元打造“一所两馆七园”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组建11支志愿服务支队、113支特色服务大队,构建点多面广、互联互通的文明实践服务圈,常态化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项工作。

结合综治中心“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该镇推行“群众点单、网格接单、中心派单、部门办单、群众评单”服务机制,以关心服务群众为根本目的,实现应急处突精准高效、矛盾调解源头化解、民生服务暖心直达的文明实践目标。

铸牢文明之魂,垒筑精神丰碑新高地

围绕文明实践,自主培育特色活动。思德村“非遗剪纸”“红娘帮亲”等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涵养文明乡风。2024年,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该镇先后举办“村晚”“巧手剪纸忆雷锋”“情系端午”“金秋敬老”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68次,惠及群众3.3万余人次。

围绕典型选树,坚持以群众身边人、身边事激发崇德向善力量,目前已涌现出“中国好人”1人、“河南好人”2人,“乡村光荣榜”先进人物306人,网格员和志愿者表彰178人。

围绕氛围营造,充分发挥镇村文明实践所(站)、学校、商户、企业等各方面力量,持续打造“三屏一声”宣传体系(户外大屏+社区屏+商户屏+乡村大喇叭),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模范事迹。创新“理论宣讲+文艺演出”模式,开展理论宣讲、移风易俗宣传、政策解读等活动100余场次,惠及居民1.2万人次。

推进惠民工程,讲好“醉美淇园”新故事

以“醉美淇园·诗画高村”为愿景,高村镇深度挖掘淇园文化,持续提升民生福祉。

聚焦惠民项目,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工程,完成花庄村入户路等17项惠民工程建设,累计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36个,典型经验做法登上省人大专刊。

聚焦环境提升,创新实施“周五清洁日”,坚持开展活动66期次,发动党员群众2万余人次,清运垃圾1万余吨,镇村面貌持续改善。

聚焦正向引导,创新“1+5+36”宣传机制,创建“淇园古镇”微信公众号,围绕群众关切的重点、热点,持续挖掘发布镇村正能量动态,达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宣传效果。2024年,该镇累计刊发信息200余篇,其中被中央级媒体采用11篇、省级15篇、市县级74篇。

淇水润文脉,初心惠民生。杨林明表示,下一步,高村镇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持续擦亮“醉美淇园·诗画高村”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文明动能,奋力谱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高村篇章。

Copyright © 2022 卡塔尔世界杯冠军_女子乒乓球世界杯 - ecmip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