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大众软件》授权17173转载,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湖南 Dawn (原文名为:火热的Lara Croft,冷却的Core Design—“古墓”往事)
相关阅读:劳拉的不老传说 《古墓丽影》往事谈(上) (中)
最后的启示
劳拉越来越像个圈钱工具,浑身都带着商业气息。从《最后的启示》的十足诚意来看,将灵感发挥到最大限度的Core Design似乎有意让劳拉急流勇退,也让自己跟着生死未卜的劳拉一同好好休整一阵,以思量如何求新求变。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古墓丽影—黑暗天使》发售于2003年6月,比以往时候来得要晚一些。跳票的好例子有《星际争霸》,反例有《大刀》,Core Design抱怨本来他们应该是前者,是Eidos让《黑暗天使》变成了后者(点此看大图)
事与愿违,无论是高层逼迫还是难以割舍,他们不能让劳拉爽约。《古墓丽影》的电影正在筹划之中,早在1998年3月17日Eidos就官方确认将把劳拉的故事搬上银幕,由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作为执行制片的Jeremy Heath-Smith忙里忙外,GBA、GBC和N-Gage上也忙不迭地推出“古墓”游戏,索尼的独占合约早在第3代便终止了,所以玩家们才得以在DC上玩到《最后的启示》。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Jeremy-Heath-Smith所谓的“改变她”,如果他力排众议的话,我们真有可能见到抽烟喝酒黑眼圈的劳拉,他在接受TGV.com的采访时说:“她一直很纯净的活着。但她是可能抽烟的——我们从未说过她不可以……”
(点此看大图)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2000年11月,《历代记》(Chronicles)发售,而其中唯一的新颖之处是叙事技巧:由侍奉劳拉多年的老管家温斯顿·史密斯(Winston Smith)开始,3位好友冒雨站在克劳馥庄园里的劳拉之墓前,追忆劳拉4段不曾讲述过的冒险故事:在罗马寻找哲人之石,在深海中搜索命运之矛,在爱尔兰探险,以及潜入高科技塔楼盗取彩虹女神,尽管每个神器都仍然有着历史背景,但挥之不去的却是间谍游戏的味道。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另一项RPG的改造是引入升级系统,如果一直让劳拉上蹿下跳,她在这方面的技能就会增强,如果经常揍人……
(点此看大图)
回顾过去,那些带着“历代记”或译为“编年史”字眼的游戏九成都是品质低劣的赶工之作,如果3DO为挽救颓势而连发8部的《英雄无敌历代记》堪称史上名声最恶劣的炒冷饭作品,那么《历代记》排得上史上第二。除去了无新意的剧情,游戏本身也是Bug丛生,与一年前横空出世的《雷神之锤Ⅲ》相比,画面引擎显得陈腐破旧,而从第一代作品沿用至今的格子系统使得操控手感和便利性越来越不合时宜。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Core Design想树立一座里程碑,结果给自己立了一座墓碑。他们想塑造黑暗天使,结果出来的是折翼天使
(点此看大图)
Core Design坚称《历代记》不过是一个扩展包,他们干脆将关卡编辑器拱手送上,精良的民间关卡不断涌现,这为他们赢得了时间。他们真正的精力要用于琢磨新主机PlayStation2的机能,掌握一系列新的开发工具。在2000年5月的E3展会上,Konami展出了《潜龙谍影2——自由之子》的首支预告片。“这才是真正的次世代游戏”,同样的一句话,由玩家说出来是表达激动,而由业界同行来说则是表达竞争压力陡增的恐慌。在同一平台上开发了5年的游戏,高度重复的工作也将技术创新力甚至领悟力都拖了下来。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从2003年12月到次年12月,Del Rey发行了3本《古墓丽影》小说。在中国,作家骆晓林也写了一本同人小说《古墓丽影——劳拉历代记》,并且还找到了出版社
(点此看大图)
随后Core Design宣布了基于次世代平台的新作《古墓丽影——下一代》(Next Generation),虽然他们雄心勃勃地把作家Murti Schofield也请了过来写剧本,但直到次年的11月,进度仅仅是停留在几张CG图片上,他们对PS2太不得要领。这一年的11月,劳拉第一次没有按时现身。不过千呼万唤的《古墓丽影》终于在暑期档上映,全球票房赚了5亿美元,捧红了安吉丽娜·朱莉,参演的还有日后大器晚成的丹尼尔·克雷格。不过31家媒体评论的综合分仅仅只有——33分,“古墓丽影”品牌危机重重。
高层在催促,劳拉已经缺席了一个财年,Core Design进度却依然缓慢。2002年10月,原本预定在圣诞节推出的《古墓丽影——黑暗天使》(The Angel of Darkness)再度宣布延期,并预定于2003年情人节,也就是劳拉生日那天发售。不过到了2003年初,为了“进一步提升游戏品质”再次延期。“我们不能再拖了,游戏不得不面世。”Jeremy Heath-Smith在接受GameDaily访谈时说,“我们一礼拜工作7天,一天工作18个小时,但我们仍然搞不清在过去3年里做了些什么。”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不成功便成仁。Jeremy-Heath-Smith和-Adrian-Smith辞职后,Core-Design的30个成员追随他们再创业,攥着《古墓丽影》全部产权的Eidos也允许其创建新游戏公司,但Circle-Studio的短暂生命也说明《黑暗天使》的失败不是偶然
(点此看大图)
他们想做的很多,对外承诺的很多,却无法按时地全部地实现。在《黑暗天使》中,重出生天的劳拉要迎来重大的革新换面,Core Design想让劳拉陷入处处受困的不利局面,使故事基调也趋向黑暗,问题是他们甚至连劳拉怎么爬出废墟的剧情都没想好,反而自己在游戏制作的各个方面处处受困。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本来《古墓丽影十周年纪念版》将仍由人事及组名大幅变动后的Core-Design开发,但晶体动力制作的《传说》的成功让Eidos改变了主意
(点此看大图)
他们想像《潜龙谍影2》一样安插培植第二主角——柯蒂斯·特伦特(Kurtis Trent),但是由于Eidos的催促,他们不得不将这个使得一手好“血滴子”的小伙的戏份甚至技能树大量删去。他们想为游戏加入更多的RPG要素,例如对话和分支选项,但是这对游戏进程没有任何帮助,而且游戏的大多数时间里,劳拉“都在一个荒凉的巴黎,以及那里的一个空旷的夜总会里偷偷地转来转去”。
竞争强敌越来越多,或许是看到了同时期育碧操刀的《波斯王子——时之沙》里王子无与伦比的跑酷花活,“我们在劳拉的动作上面花费了太多的时间,”Jeremy Heath-Smith说,“却忽略了操作系统本身。比如转身360度,《细胞分裂》里的Sam能在1秒钟内就转个身,劳拉却不行。”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在发售前的一段自述视频中,劳拉炫耀起自己5000多个多边形的身材,她终于变得圆润起来,而不再像个育母蜘蛛那样四肢修长躯干隆起了
(点此看大图)
当游戏上市前的一个展会上,他在演示时对着自己的游戏破口大骂,他只不过想控制劳拉爬上一个垃圾箱。他事后委屈地说:“我们直到游戏制作完成后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但Eidos不再给我们修补完善的时间了。”不是每个管理层都像暴雪的母公司那样宽宏大量,当然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每个跳票的制作组都是暴雪。
Eidos需要劳拉来为财报添彩,Core Design也不能再错过这一年的财年,Eidos忍无可忍地对制作组发出通牒:如果不能在2003年7月前将游戏做好,他们所有的人都会失业。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Core-Design得到的教训是“当你在发展技术的时候绝对不要开发一个游戏”,尤其是当操控棘手到不能让劳拉轻易完成既观赏性和实用性兼具的动作时
(点此看大图)
2003年6月19日,几乎只是半成品的《黑暗天使》发售。如日中天的品牌的辐射力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暗淡,Eidos对劳拉的热潮停息了两年半之久深感不满,他们的营销策略本来是在第二部电影《生命的摇篮》(Cradle of Life)上映前让游戏先期上市,互相促进,匆忙推出游戏的结果不是双赢,而是双输。
第二部电影的34家媒体综评的平均分仅为43分,最终票房仅仅达到预算的一半,才到前一部电影票房的1/5,制片方甚至将票房低迷归咎于游戏差劲的销量,派拉蒙发行公司的**Wayne Lewellen说:“对于这部电影如此不理想的票房收入,我们能找出的唯一原因就是玩家不喜欢新版的《古墓丽影》游戏。”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新版劳拉依然丰满,但现在这种****至少在生物学所允许的可能范围内了。在科学家看来,如果一个人拥有前四代劳拉那样的体型,连直立行走都会困难,所以罗马尼亚网坛美少女西莫娜·哈勒普会战绩不佳
(点此看大图)
糟糕的票房致使第3部电影流产,女性主角的电影从此不再受青睐,这个诅咒甚至波及2010年安吉丽娜·朱莉饰演的《特工绍特》(Salt),2011年的两部女特工电影《哥伦比亚人》(Colombiana)和《制胜一击》(Haywire)也形势不容乐观。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2006年11月,劳拉登上“福布斯虚构15(FORBES-FICTIONAL-15)”,成为虚拟世界中第14位有钱人,现在她的这个位置被《华尔街》中的老狐狸Gordon-Gekko占据
(点此看大图)
Core Design遭到了流放,比电影制片方更惨,规则很简单,不成功便出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核心成员不是被解雇就是自行离开,游戏发售一个月后,Jeremy Heath-Smith也主动辞职,他之前就曾说过很多次“假如《黑暗天使》不能成功,我就离开这里。”
2006年6月,Core Design被出售给一家位于牛津的游戏和漫画出版商Rebellion。而Jeremy Heath-Smith重新集合30名Core Design旧部成立的Circle Studio也没有走得更远,做了10款不知名的游戏后于2007年关闭。
下一代
《黑暗天使》遭遇惨败后没多久,Eidos就将《古墓丽影》新作开发权移交给刚收购的来自美国加州的晶体动力(Crystal Dynamics),虽然简称同为CD,劳拉却悄然更换了血统。BBC新闻惊呼“劳拉离开了英国!”但“古墓丽影将死,无人流泪”,在从《黑暗天使》到《传说》(Legend)的这段过渡时间里,那些在2003年以前建立的“古墓丽影”中文网站几乎全部关闭或停止更新。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如今劳拉不再是唯一的寻宝明星。当年在一干糙汉主角中脱颖而出的劳拉甚至成为了许多女生最喜欢的游戏主角,而时至今日,恐怕这些女生会移情别恋到能打的德雷克船长了吧?
(点此看大图)
有偏执的死忠玩家难以接受,Eidos论坛中玩家Lone Raider咆哮道:“我是如此担心劳拉会染上美国口音和成为野蛮的战斗机器,现在这些居然要成为现实了!我要发疯了!!疯了疯了疯了!!”但很多对《黑暗天使》失望至极的玩家愿意给新制作组一个机会。“古墓丽影”系列的国内代理商新天地互动多媒体公司和第三波软件(北京)有限公司也相继倒闭。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梅根·福克斯之前被风传为新《古墓丽影》电影主演,后来她厌烦外界老拿来和朱莉大姐作比较(没错,她缺少点优雅,更缺少演技),干脆拒演
(点此看大图)
事实证明,美国人并非不懂“古墓”,被收购前还濒临破产边缘的晶体动力全心全意地完成了任务。他们换了一套对得起新的“次世代”的游戏引擎,扔掉了格子系统,他们甚至将离开Core Design已久的Toby Gard请回Eidos,担任角色设计、创意顾问、角色设计、动画系统设计、过场动画指导等重任,毕竟知女莫若父。在晶体动力的改造下,劳拉甚至更加淑女,而不是像早前几部游戏中那样桀骜不羁。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2010年,劳拉·克劳馥成为英国德比郡一条新建道路的名字(Lara-Croft-Way-),这个名字在之前的网上征名活动中呼声最高
(点此看大图)
他们在细化劳拉背景的同事也毫不客气地改写了劳拉的一些身世,为了契合“寻母三部曲”的剧情,劳拉的父亲都被易名为理查德·克劳馥(Richard Croft),而在最新的《古墓丽影》(Tomb Raider,标题中去掉了前缀Lara Croft)他们还将追溯劳拉的首次冒险,再把自己改写过的劳拉的设定再改写一回。与其说晶体动力完成了Core Design未完成的转型工作,不如说是他们将劳拉带回了创立之初的面貌,新《古墓丽影》才是他们即将展开的大刀阔斧的转型改革。
后来电脑玩家在《黑暗天使》的安装目录下发现了一些游戏中没用上的素材,包括对白字幕、被删去的情节和人物隐藏动作,这些本打算挪到《黑暗天使》续作《失落的国度》(The Lost Dominion)中呈现,但已永无可能了。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我们衷心祈愿,劳拉·克劳馥能在这张地图上标出更多的“到此一游”,直到永远
(点此看大图)
一同被取消的还有由Core Design制作的PSP版《古墓丽影10周年纪念版》(Tomb Raider 10th Anniversary),在博客上曝出设计初稿的Core Design前员工James Kenny认为,“这本将是PSP上最棒的游戏之一”。劳拉火热依旧,GK Films公司制片的新一部《古墓丽影》电影也在筹划之中,拟定2013年上映,第三波“劳拉热潮”正在酝酿,这也正是她的生父——已经成为历史的Core Design当初的期望。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