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世界杯冠军_女子乒乓球世界杯 - ecmipu.com

老爷叔扎推花鸟市场以虫会友

老爷叔扎推花鸟市场以虫会友

又到一年蟋蟀叫

2019-08-29 作者:本报记者 吴玮

“唧唧、唧唧……侬这只虫选得不错啊!”刚过了处暑节气的申城还是一片夏日感觉,但爱好秋虫——蟋蟀的市民们已经开始行动了。这些天,沪上花鸟市场里最热闹的地方就属蟋蟀摊点了。一个个摊位前,几乎全是清一色的老爷叔们,嘴里衔着芡草,头戴矿工用的小顶灯或是手提手电筒,拿着放大镜仔细观瞧,蟋蟀摊成了花鸟市场里最闹猛的风景。 花鸟市场里蟋蟀“唱”主角 上周六早上8点多,静安区灵石路鲜花批发市场刚营业不久,二楼大厅里已是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只见蟋蟀摊位一个紧挨着一个,摊主们不时打开一个个大纸箱,每个箱子里装满几十个5公分直径大小的白色小罐子,上面盖着铁盖子,绑着橡皮筋。摊位前,挤满了前来选蟋蟀的爷叔们,有的坐在小板凳上,有的见没有位子,干脆蹲在一旁,一个接一个地打开小罐子,拿起芡草“挠挠”蟋蟀,仔细打量着蟋蟀的腿脚、牙口,听着鸣叫声,而一旁的摊主忙不迭将挑剩下的小罐子归拢到一起,又搬来新的一箱。 住在宝山的俞老伯一大早就赶到了灵石路市场。“我从9岁开始就白相了,我今年都76岁了。”俞老伯笑着说,自己喜欢养虫,家里的蟋蟀盆差不多有上百个,每年到了8月下旬就会去几个花鸟市场挑虫、买虫,不过这几年花鸟市场拆了不少 ,能买蟋蟀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 。 周末走进西藏南路上的万商花鸟市场,相比一旁卖鲜花、乌龟、金鱼、蝈蝈的商家,为数不多的几家蟋蟀摊在市场的最里端一字排开,嘈杂的人声混着蛐蛐叫声,显得非常热闹。没有空调的露天市场,蟋蟀摊位上方悬着一只只热烘烘的探照灯,灯下挑虫的个个汗流浃背,但高温丝毫不影响虫友们的兴致,接连开罐“觅宝”,遇到一个品相好的,会禁不住发出啧啧赞叹,惹得一旁并不相识的虫友立即凑了过来。 几十年的虫友一起相约觅虫 72岁的徐老伯家住长宁区仙霞路,早上6点就从家里出门赶到花鸟市场。1个多小时的精挑细选,徐老伯已是小有收获。“已经挑了五六条,都还不错,准备在这里泡个下午,目标是要挑上个十几条。”徐老伯乐呵呵地说,因为是老主顾,摊主开的都是“腰斩价”,老徐感觉相当值。 坐在徐老伯一旁的老吴 ,今年73岁,因为爱好蟋蟀,他和徐老伯从年轻时就成为了“虫友”。今年8月10日开始的每个周六,两位老人每周周末相约到花鸟市场一起挑虫。 “我年轻时都是自己去抓蟋蟀的,约上几个好友,半夜里赶到闵行的七宝、华漕或者青浦的朱家角,猫进玉米地、毛豆地里去抓蟋蟀。”吴老伯说,十年前还和好友每年去山东等地抓蟋蟀 ,后来年纪大了,养的蟋蟀都在花鸟市场里买,每年一到这个季节,必定会约上“虫友”到花鸟市场一起觅虫。“家里的蟋蟀盆不下150个,有时挑到个好虫,不要太开心哦,立马打电话叫上朋友到家里来欣赏。”吴老伯说。 老爷叔的乐子 舍不了的情怀 目前沪上花鸟市场里的蟋蟀都是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北方虫”的天下,今夏北方不少地方出现水涝,但卖家们说,今年蟋蟀价格未受水涝影响 ,和往年相比,价格基本不变。“草根蟋蟀”价格最低的有三元、五元、十元,大部分价位集中在几十元到一两百元,上品一些的蟋蟀开价四五百元,更精品一些的有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被称为秋虫的蟋蟀一年中只有秋季两三个月的生命 ,却是上海爷叔们从小玩到大的乐子 ,有的早已成为了终身爱好。采访中,十多位挑着蟋蟀的爷叔都表示,小时候玩的是本地蟋蟀,现在老了退休了,玩虫的“瘾头”依然不减,多年来每年都是在花鸟市场的地摊上一只只挑选蟋蟀,然后拿回家精心饲养 ,”即使没挑到好虫,也会买上几个,听听声音也好的,这可是从小到大的一份情怀!

Copyright © 2022 卡塔尔世界杯冠军_女子乒乓球世界杯 - ecmipu.com All Rights Reserved.